卡罗尔(泽比纽·扎马洲斯基 Zbigniew Zamachowski饰)藏在妻子多明尼(朱丽·德尔比 Julie Delpy饰)的行李箱中,从波兰偷渡到了法国。天堂般的生活并没有如愿展开,换来的是卡罗尔心中巨大的生活压力。他甚至失去了性能力,被多明尼赶出家门。带着妻子有了外遇的惨痛心情,还有一张美发师证书。卡罗尔决心回到波兰经营事业,再卷土重来。
历尽波折的卡罗尔终于回到自己的国土。他积极上进,忙于谋生,竟在房地产生意中打了漂亮的翻身仗,一举成为百万富翁。此时的他,以为可以让多明尼回到身边,然而妻子的拒绝却令他的自尊大为受伤。于是,卡罗尔决定用一场阴险的计谋,狠狠给妻子一个报复。然而当卡罗尔得逞后,他又能换来什么呢?
三色三部曲的第二部作品《白》。 正如托尼-雷恩斯(Tony Rayns)在六月刊《视与听》(Sight and Sound)上所说:"想象一种真正与你的思维方式和与他人的关系相吻合的电影制作。 这是一种深具人性的电影制作,但没有'人文主义'的谎言和感伤的回避。 这不是一种枯燥、'现实'的电影制作,而是一种将所有想象力和创造力都用于理解我们的生活方式的电影制作。 这是一种对沉默和言语同样敏感的电影制作,对我们喜欢隐藏的意义保持着警觉。 据我所知,目前世界上只有两位导演在拍摄这样的电影。 一个是波兰的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 另一部是台湾的杨德昌"。
这些论断很有说服力,因为当我观看《白》时,我一直在寻找答案,以便将这部所谓的 "杰作 "纳入对那些电影理论的解释之中,并与自己争辩说,这部作品一定有令人震惊、令人兴奋的地方。 然后我就去看了两遍,最后我几乎无法产生共鸣,我觉得它很蹩脚。
与《蓝》不同的是,我们在整个片段中都处于一种相当忧郁的情绪中,不管是从电影摄影到剪辑的无休止的中断,还是不知何故的平移蒙太奇的精彩结尾。 在《白》中,我们被兹比格涅夫-扎马绍夫斯基(Zbigniew Zamachowski)的逗趣方式所吸引,在《l蓝》的女主角突然出现在法庭上的巴黎场景中,我们可能会在开头感到悲伤,但随后我们又会发现,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那些 "羞辱 "的滑稽动作中,他绝对只是一个废柴,主要表现在 "性无能"、"暴富 "等类型片中。 我并不反对在欧洲艺术电影中出现这种普遍的、深思熟虑的 B 类元素,因为这些对于一部好电影来说并不是致命的。 我们在《白》中发现的问题是基于剧本中那些被删节的片段(关于他们离婚前的婚姻场景),以及在这个令人费解的故事中发生的那些简单敷衍的事件,它再次证明了将法国大革命的三个概念与这部三部曲联系起来是多么疯狂,这绝对是无稽之谈。
《红》在最后的遇难船上,出现了她,难道这是导演安排的彩蛋吗(✪▽✪)
这三部曲最大的优点就是女主选的太美了。还想知道这些颜色的寓意。
这套剧有一种共同的特点,不将就情节的完整性,而在刻意强调情感的宣泄。红色说明是越界的恋爱,蓝色代表孤寂与压抑,白色代表形式的枷锁。当然蓝白红也是法国国旗的颜色:
法兰西共和国国旗上的蓝色是圣马丁长袍的颜色,象征自由。白色纪念民族英雄圣女贞德,象征平等。红色则是圣但尼军旗的颜色,象征博爱。
摘要:电影《蓝白红》三部曲正像是一次心灵远足的历程,一开始人人都想得到自由,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喊着人人平等的口号来维持自己的权益,可自由和平等只有在人人都怀有博爱之心时才有可能实现。博爱这个词虽然存在,但是能够让博爱发生的载体却从不存在。因为人个的自由伦理和总是会和大时代的历史伦理产生隔阂。自由、平等和不爱本身并不存在,人们只是在追寻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能够让自由平等和博爱存在的载体。
1.1. 解蔽伤痛的音乐
《蓝》中,丈夫死后,朱莉手握着乐谱,忧伤的眼神移过一拍又一拍的音符,背景音乐紧跟着音符的移动而缓缓流动。电影通过背景音乐来解蔽人物内心和那根本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丧夫之痛。
在音符的流动中,朱莉内心的痛苦也愈演愈烈,双手失去理智般的撤开了三角钢琴的琴盖,琴盖砸下来时,“哐当”的剧烈声响是朱莉内心痛苦的爆发,
她极度痛苦的内心,需要猛烈的现在来打碎。
和旧情人一夜温存之后,朱莉还是没能疗愈心中的痛楚,她客气地请对方离开时记得关门。观众无法和朱莉产生情感的共通,只看到朱莉冷冰冰的态度。直到在前往地铁口乘车时,伸出拳头在粗糙的墙壁上用力地划出血痕,忍不住收回手却又得不得强迫自己证明自己仍活在疼痛中。
听到咖啡馆外面的老人用笛子吹着熟悉的旋律,朱莉终于上前询问对方谱子从何而来,而老流浪汉给出的答案是他也曾经创作过很多的东西。谱子演奏出来的歌声代表着个人的伤痛,朱莉曾经以为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一个人承受了最了不得的伤痛,丧夫,丧女,丈夫外遇。朱莉的人生固然很痛苦,但是世界上的其他人也未尝没有难过和忧伤。
电影在此的解蔽作用是将朱莉的悲伤和吹笛子老人的悲伤建立起了一个等式,解蔽了朱莉心中和老人心中的共同伤痛程度。尽管痛苦的程度相类似,但是痛苦的方式不一样。朱莉的痛苦是在交响乐中流动的,而老人的忧伤则是在街头的一根破笛子里。
1.2. 解蔽忧伤的蓝色
游泳池中的水,象征着朱莉悲伤的眼泪。楼下的妓女询问朱莉为何在巴士前面疯了一样跑卡,朱莉从游泳池的水中冒出头来,对方问,你在哭吗?朱莉只是回答,不过是水罢了。得知丈夫的旧情人怀孕后,朱莉再一次跃入蓝色的游泳池中,水在朱莉的身上流过,朱莉浮出水面的面庞上,似是水珠似是泪珠。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南唐后主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抽象的悲伤化为有形的水流。
蓝色的光斑在朱莉脸上闪现的时候,就是朱莉的心情到了极度悲伤的时候,蓝色的游泳池。音乐随着朱莉的情感流动时而高昂时而低沉,蓝色则代表着朱莉难以言说的,甚至是已经超越了朱莉的痛感范围的悲伤。随着蓝色光影的流动,导演也在提醒观众其实和朱莉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像的,一个不能感受自己的痛苦,一个不能感受别人的痛苦。
2.1. 性的解蔽
卡罗尔和妻子在一次发型比赛上相识,到了法国之后,因为语言不通卡罗尔失去了生存的能力,同时也失去了性能力。卡罗尔在掌握了经济权力之后,恢复了对妻子的性欲望。但是这时候的他对妻子的感情还像是从前那样吗?
白色在法国国旗当中象征着平等。在性这件事情上,卡罗尔因为性功能的缺失遭受了妻子不平等的对待,等到卡罗尔费尽全力掌握了经济能力之后,对妻子施加的权利其实也是不平等的。
《白色》是一部讽刺喜剧。刘小枫在《沉重的肉身》中说:“邪恶之所以会滋生,是因为人们总会在某个阶段发现自己没有能力行善,邪恶的原因是挫折感。”
卡罗尔对妻子的爱情从一开始的无力,到后来的控制。可以看做是一场爱的变质过程。性从一开始象征着原始而纯洁的爱,到后来成为掺杂进了经济权利的邪恶之爱。为什么卡罗尔回到祖国波兰之后,就在经济实力恢复的同时恢复了对妻子的欲望呢?导演似乎在透露着性与金钱权利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白色的女孩雕像,是卡罗尔离开法国之前偷走的,不幸的是一回到故乡波兰,雕像就一次暴力冲突中碎了。卡罗尔眼眶淤青,沉默着修补破碎的雕像。假如用电影的解蔽作用来看,女孩的雕像正象征着卡罗尔的妻子。他还爱她,所以他偷走了和她相像的女孩雕像。然而雕像和他自己同时破碎了,妻子在卡罗尔心中也同样碎裂了。可是卡罗尔还是无法忘怀,他在深夜亲吻女孩雕像,深夜中的女孩雕像有着清楚的面部轮廓,看不见细碎的伤痕。这里就可以看出卡罗尔爱着的还是那个从来没有给他带来过伤害的完美的妻子。而不是对他的性行为指责的破碎的妻子。
影片前一段,妻子视角的教堂婚礼,座位空空荡荡,没有一个亲友。走到教堂外,一群孩子拥簇者妻子,传来嬉笑喧哗的声音。如果说孩子象征着繁衍象征着欲望,那么无疑妻子眼中的这场婚礼是性大过于爱的。梦境般的婚礼回忆,反射了妻子潜意识中对于无性之爱的焦虑。这种焦虑不仅包含着女性对自我吸引力的怀疑,也包含了对丈夫无能的拒斥。直到影片快结束时,卡罗尔恢复了对妻子的性欲,妻子眼中的婚礼场景再一次出现,这一次孩子的喧哗声衬托下的悲凉婚礼,终于出现了卡罗尔的笑脸,两人在镜头前甜蜜地亲吻。性焦虑得到缓解之后的妻子,也恢复了潜意识中丈夫在婚姻中充当的重要角色。
影片最后妻子在监禁的窗子后面,用手语对卡罗尔做出了一系列的手势。站在楼下的卡罗尔眼眶中溢满泪水。
“性”的内涵是难以描述的,卡罗尔和妻子之间的性关系也让人看得云里雾里。语言之外的手势,眼神,泪水,都是对两人之间亲密关系的描述。“性”似乎被解蔽成外在的情绪动作,却又只能停留在言语之外的表情和动作之上,抽象而模糊。正像影片的名字《白色》,阳光中的白色既已包含了一切颜色,可以在棱镜之下展现红橙黄绿青蓝紫。电影可以解蔽生活中我们忽略掉的事物,也可以上演我们永远为之着迷的颜色。卡罗尔和妻子之间的复杂情爱关系是一道解蔽之后还需解蔽的白色。
2.2. 自我的救赎
卡罗尔在在法国性无能,但是一回到祖国波兰,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华沙,终于恢复了性能力。“性”能力的缺失与获得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作是个体命运在社会中的水土不服。
在《白色》的结尾处,《蓝色》中朱莉在痛失亲人的悲痛中常常见到的那个扔酒瓶的老奶奶又出现了。酒瓶和老人联系在一起,产生了一种老人命运多艰的感觉。老人蹒跚无助地将酒瓶举高却怎么也投不进垃圾桶,正象征着人影片中主人公的无助。
电影的解蔽正是通过将人类共同的情感用画面表现出来。而画面的组成中又是其他的人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可以沟通的,眼神和肢体触碰可以传达感情,语言和文字也是可以沟通的,然而不同的媒介直接传达的信息是不同的。在感受和观看的两个不同视角中,人作为主体从情感当中跳脱出来,才能够更加客观更加冷静地去对待个体的感情。在观看中,人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个体生命中的悲惨遭遇,对他人的怜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自己的关爱。
自我情感上的缺失,通过自我对他人的同质的关怀得到补偿性的满足。观影者看到卡罗尔流落街头,听着妻子和男人做爱的声音在电话的另一头叹息,从行李箱中爬出来时被小贼们狠狠地打了一顿,再到最后通过小聪明算计他人在田产上发了财恢复了性能力。观影者和卡罗尔一道经历了荒诞的道德崩坏,或许会觉得有些无厘头,但当卡罗尔由被小贼狠狠地打一顿也要坚持抢回自己的硬币,再到结尾从容地将那一枚硬币从掌心中放开。硬币隐喻了卡罗尔的自我救赎完成。观众也终从这一部荒诞的戏剧故事中,读到了些许温柔暖意。
1.3. 在博爱中救赎
《红》中的女主角瓦伦丁自以为救助了老人丢失的狗狗,是一件有理的事情。非常不明白老人所说的“我什么东西都不要了”这样的生活态度,甚至回应他“这很简单,只要停止呼吸就好了。”瓦伦丁对狗狗的爱,可以看做是博爱的一种,是人对大自然对动物的爱。瓦伦丁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她生活的不足是异地的男友对她的情感忠贞度的怀疑,她在生活上的痛苦是为弟弟的身世担忧。瓦伦丁是一个有爱的能力的女孩,但是她身边能够让她爱的人却不愿意让她爱。她的男友、她的弟弟,甚至是小狗西塔的主人,这个古怪的退休法官。而唯一一个能够接受瓦伦丁的爱的男人,拍广告的摄影师,却在瓦伦丁的道德伦理之外、不能爱的人。
这样一来,瓦伦丁的爱倾注在小狗西塔身上就很容易被理解了。一只需要人爱的小狗,和一个想照顾别人爱别人的女孩。
瓦伦丁在一次意外中忽然发现这位退休法官有偷听别人打电话的恶习,她一气之下闯入被窃听电话的男子家中,然而看到对方家庭美满,妻子贤惠女儿可爱,她忽然发现自己的到来,其实将要道破一个表面完美的家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没有沉浸在爱意中的瓦伦丁看来,只要是爱,就应当是符合与社会伦理关系的传统的爱,于是她才会对这个看似平静,实则千疮百孔的家庭产生如此巨大的震惊。红色在法国国旗中象征着的是博爱,这里瓦伦丁面对的是博爱的两面,瓦伦丁揭穿电话中男子的私事,和保守窃听电话这两面,其实都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人做不到维持正义,也没有办法做到博爱。
因为没有感受,所以对事物的真相都带着一种模模糊糊的幻想。但是在中国的哲学当中,完美的事物一定要留着一些不完美,这样才能永久。或许在瓦伦丁的看似绝望的爱的习得过程中,正是导演要告诉我们所谓的博爱,所谓的博爱都是我们戴了玫瑰色的眼睛看到的美丽幻境。
1.4. 在爱中救赎
要做到博爱,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但是真正博爱,一定是要先从爱自己开始的。当老法官终于愿意对瓦伦丁说出自己的情殇,主动向法院举报自己的窃听行为时,也代表了他重新对爱产生希望。他开始在一个突然闯进自己家的女孩身上寻找早已被自己弃置了的爱的能力。他想知道当这个女孩知道他向法院自我检举的时候,她会有什么反应。他想试验一下自己是不是被爱着。因为只有自己能够感受到爱,才会有勇气去爱更大的世界。
老法官的自我检举是一种自我伤害,如果转移到人对身体的伤害上来说,即是一种自残的行为。想要通过制造一些声响,来吸引身边的人对自己产生关心。
《红色》中的多线索叙事的另外一条:年轻的法官在马路上掉落一本书,刚好在考试的时候考到那一道题。无独有偶,老法官年轻的时候在瓦伦丁走秀的戏院上掉落一本书,也在当年的考试中考到那一道题。年轻法官的女友双腿夹住了另外一个男人,老法官的女友当年也做了同样的事情。幸运和悲惨在同一个人身上荒唐地上演。
《红色》的叙事非常缓慢,瓦伦丁和年轻法官的相遇直到最后一幕才在出现。那是一艘在海难上侥幸存活着的几个人。她们是《蓝色》、《白色》、《红色》中的几位主人公,他们的相同点都在蓝、白、红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欣喜和哀伤,她们在失去爱、挽回爱、发现爱。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极大的暴风雨后又仍旧向阳而生的娇弱花朵。在屏幕前面看着的老法官为瓦伦丁的生存而欣慰,红色的光在银幕上亮起又暗下去,红色是博爱,看着美好的生命得以延续,祈愿身边的人都活下去也是一种博爱。
从电影的荧幕上,我们窥见了《蓝》《白》《红》当中不同主人公各自艰辛的遭遇,电影解蔽了个人情感中不可见的一面,让个体的情感变得更将立体地展现在眼前。我们通过“看”,解除了个体生活中的偏僻视角。在观赏电影中主人公的救赎里也加深了对生活的认识。我们的观念随着角色的变化而一起成长。电影不仅仅能够保存人的喜怒哀乐,也带给观众希望和安慰。
2020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