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弃置在百货公司内的婴孩长大后,成为超级购物狂方芳芳(张柏芝),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购物欲望,方芳芳陷入经济困境,而更要命的,是她因此连番失业,痛定思痛之后,她决定去看精神科医生,不想这个非一般的精神科医生李简仁(刘青云)有选择恐惧症。看病过程中,李简仁的护士早产,方芳芳协助保下母子平安,因此获得工作,但条件是要帮李简仁解决选择问题。不久方芳芳遇上同她一样患有购物狂症状的何穷富(陈小春),建议其看心理医生,但何穷富生性吝啬嫌医生费贵,方芳芳只好充当医生帮他治疗。
方芳芳正为信用卡债务苦恼之际,发现何穷富与李简仁都是香港大富豪,而与此同时,他们两个又同时约会她,令她如在梦中同时应答了两个约会。
超级购物狂方芳芳遇上同她一样患有购物狂症状的香港大富豪何穷富、有选择恐惧症的精神科医生李简仁、还有患上失恋创伤后遗症的丁叮当。
方芳芳、何穷富、李简仁和丁叮当,正如我们一样,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心理弱势区域——购物狂、选择恐惧症、全选通吃、不选不吃。
当这样的一群人碰到一起,喜剧之下,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被物欲遮掩真心的病症,又该如何治愈?
在孤儿院长大的方芳芳,原生家庭缺失、缺失自我价值感,以至于对物质抱有过度的执念。成为了一个“什么都想要”的重度购物狂。
方芳芳面临着这样的选择失业三个月,刷爆十二张信用卡,还附带着一大推的私人贷款不要误会,她不吸毒,不酗酒,也不赌博 不过,她是天生购物狂“出门挑穿什么衣服太麻烦了,不如新买一件吧。”这是多少女人的心声,方芳芳把它变成了现实并不是因为有钱,而单纯是因为她无法抑制自己的购买欲望,购物对她而言就像是吃饭喝水上厕所一样,几乎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生理需求女人的衣柜中永远缺一件衣服,而方芳芳的购物欲望就像是这一件永远买不到的衣服永远停不下来,即便明知道不对,可就是无法控制所以她才决定去看精神科的心理医生
头脑清楚、思维缜密的医生李简仁,过分理智,考虑问题,过于长远、全面,瞻前顾后、顾虑重重,最终成为“什么都买不了”的选择恐惧症。
方芳芳的心理医生,他到并不喜欢消费,不过,他是一个严重的选择困难症患者,永远不要让他去做选择,因为即便是二选一的局面,他都会纠结到死,餐厅的点菜环节,简直就是他每天的人生噩梦,或许,他患上的不是选择困难,而根本是无法做出选择
富家子弟何穷富,后天教育是非常压抑的,进攻性本能受到了抑制,长大成人有了能力的时候,就会放开手脚去争去抢,养成“既吝啬又什么都要”的“分裂人格”。
和方芳芳一样喜欢乱花钱,而且作为大富豪的他也完全不用担心会遇倒破产的危机,不过,除此之外,他还争强好胜,也可以说是盲从,只要是别人想要的东西,他都会想要,不管自己需不需要,不过,这两个问题,加上他富豪的身份,好像都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但也不一定,因为他还有另外一个毛病,就是吝啬,是不是很矛盾,甚至有一点人格分裂,何穷富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混合体,有钱,却不舍得花,花了,也立即就会后悔
而丁叮当则代表的则是自卑的女性群体,因为失恋、失败,陷入了强烈的自我否定,极度匮乏的紧张感下疯狂购物、囤积,害怕“过了这村就没了这店”,“失恋创伤后遗症”严重。
她的问题倒并不是天生,而是失恋后的应激创伤,她也是个购物狂,但和方芳芳的喜爱名牌,高品味不同,就像是她的自卑,她只喜欢买便宜货和冒牌货,电影中对她的症状介绍是,低贱俗的购物狂
四人带着迷惘相遇,带着不确定对爱情、伴侣展开了啼笑皆非的“角逐”戏码。婚礼当前,在资深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展开了一场看上去混乱无比,实则满是心理战术的“抢亲”闹剧,从而找出自己心中真爱的另一半。
“接新娘闹剧”实际上是在反反复复的得与失中,产生不同的心理落差之间,逐渐明白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但生活毕竟不如电影,我们或许没有那么多机会,去试探出自己或是他人心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所以,当面临抉择的时分,请稍微慢下来一点,纵使生活自带戏剧化滤镜,但时间始终流逝不停。故此每一个选择,都将为我们的人生带来一场无可回头的风暴。
社会心理学课老师推荐的一部电影,第一因为有房树人这样的应用心理分析,第二是里面的确有心理学规律支持。
看完之后,的确佩服编剧对人心理揣摩的细致度,感叹编剧对心理学的理解。影片以轻松幽默的方式,用几种不同的心理问题的人来表现现代人的心理问题。
其实现实中这些问题不会这么明显,但是很多人兴许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导演其实是用这样一种方式,达到了共情观众的效果。让观众既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同时也可以根据剧中人物的转变,实现一点自我认识和疗愈。
相对来说,是个偏专业的电影。
我觉得总体评分只有6分,还是因为大部分不够了解心理学,也没有get到导演这种夸张的表现形式,所以大部分只看个热闹。有人说,这部电影夸张也极端,但是就是看得很舒服,其实这就是导演的表现方式而已。
我给9分,是因为觉得能把心理学融入剧中,几个角色极端冲突的表现及处理,已经很厉害啦。但是剩下的一分,是因为我认为可以更好。电影前期渲染穷富和芳芳的邂逅有点多,和叮当的过程又有点少,导致整个剧下来,会感觉不到穷富对叮当是真的爱,叮当这个极端性格也是很多现代农村孩子奋斗到城市后的心理状态,自卑中带着不配得感。但是整个剧对叮当的转变和穷富的转变还是太少。
可也能受时间限制和主角光环影响,但是如果能把平行情侣的心理问题改变过程一同展现一下,会更精彩。
毕竟,我还是有点自己的小心思,因为我也是现实中的一个小叮当。
一开始我还觉得电影虽然创意很好,但是执行起来有点混乱。直至后来抢婚礼那里就是全片的神作。小凤姐一次又一次的调度,目的就是让四个人一次又一次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最后才能知道自己到底想要谁。
片中的精神病,购物狂和选择困难,都是源自压抑,想要的太多,但是又怕失去。当然电影不是真的要讨论精神病,没有涉及到严肃的如何去治病。这类电影的治病“良方”都是要直面内心,而抢婚礼就是提供了这样的治疗。
回看十几年前的香港贺岁电影,吵吵闹闹,但是也有不少的精品佳作,可以做到情节自然发展,剧情竟然还能有点教育意义。
这部电影在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里好像很没逻辑甚至有点荒诞了,所以评分比我想象得要低好多。故事就从一个被遗弃的女婴也就是主角购物狂方芳芳开始(这里也有对应,那个不断在街上生女儿,就为了追儿子的孕妇,同样属于“不正常”)。 这是一部女性视角电影,从结果出发可以说是爽文了。一个负债累累的购物狂机缘巧合下遇上了追求自己的真命天子,不但治好了病还清了债务,还有了扎实的经济基础,以后更是想买多少东西就可以买多少东西了。
不过这部电影并没有放大这种爱情幻想的地方,仅仅是以此为引子进一步推进了情节的发展,以一个购物狂的视角延伸出在都市生活的背景下人人有压力是个很常见的事,从而聚焦到人们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
整部电影里并没有在高高在上地对这些人的心理问题指指点点,反而以幽默的生活化片段很巧妙地展现了人物鲜明性格和他们日常的生活状态,自然而然地会让人觉得这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他们本身就是一体的,用医生的话来说“都市人群有点不正常是件非常正常的事”,以这样一种平和的方式去看待这些被心理问题困扰的人,对他们同情并理解,我觉得这是种很人文关怀的解读。
影片十分细致地用人物对话和冲突的形式揭示了产生心理问题的核心,并用一种十分荒谬的解决方式,将整个故事引入了高潮。最后的高潮部分就是一场看似荒诞不经的四人婚礼,在这场匪夷所思的婚礼抢夺赛中,每个人最核心的想法被不断放大,在你来我往的极限拉扯下,大家各自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所有的压力有了一个宣泄的出口,每个人也找到了通往答案的通道。整场电影的节奏如行云流水,看得十分酣畅淋漓,真是让人百看不厌的经典之作。
电影之所以经典可能与以下两个方面有关,一和时代背景有关,这部电影筹拍时间大概在2005年左右,那段时间有位著名影星去世,想必这种令人震撼的新闻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和反思,估计电影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催生的。香港经过了近百年的经济发展,都市消费环境非常成熟,成熟的商品市场和整个社会奢靡的消费风尚产生了很多像女主芳芳这样的购物狂。时至今日,这部电影依然能够带给我们很多提醒,随着经济发展,大家的压力与日俱增,各类心理词汇已经屡见不鲜。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我想本应该有足够的素材同样可以创作。
二拥有很多电影缺少的人文关怀。这部电影给很多人都印象是没有逻辑,甚至是疯癫的。但是仔细分析就能发现这个故事正是以一种看似荒诞的叙述视角才能让人非常平和自然地接受了各种心理疾病带给人们的折磨和痛苦。从题材来说应该是件沉重的事,但看完这个电影并不会有太多压力,还会觉得这些心理问题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只要经过积极治疗就够能克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因为这个电影的主题就是反复提到的那句话,都市环境下不正常是件很正常的事,生病了也不可怕,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带点病,但是都有幸福生活的能力,不是吗?
能幽默平和地讲一件其实比较沉重深刻的故事,真的很考验功力,这部电影真的可以称为我人生电影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