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平静又寻常的社区里,主妇萨拉(凯特•温丝莱特 Kate Winslet 饰)每天的工作就是带孩子,而她的丈夫理查德却整日沉迷于成人网站自慰,夫妻关系濒临有名无实的境地。无聊的日子中,萨拉的注意力被同社区的“律师情人”布拉德(帕特里克•威尔森 Patrick Wilson 饰)所吸引。布拉德的妻子凯西(詹妮弗•康纳利 Jennifer Connelly 饰)是位女强人,平日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庭,夫妻之间越渐陌生。萨拉和布拉德由借带孩子之名越走越近,时常在社区游泳池相会,他们最终跨越了界线……这个夏天的压抑气氛,伴随社区到来了一位恋童者所引发的恐慌达到了顶峰,萨拉在难以忍受与布拉德的地下情之后提出了私奔计划。而在当晚,没有料到的情况发生了。
HD
HD
HD
HD
BD
传统家庭主妇和全职奶爸的碰撞,两个孤独的带娃父母也很需要朋友,需要理解,需要沟通,需要赞美,恰好那天大雨下的很美让人姓欲膨胀,又恰好孩子在熟睡,爱人不在家,禁忌的大门就顺其自然的打开,而那食髓知味的欲望冲击在脑海中就再也挥之不去。
影片的后半段他俩相约私奔,可是当热血涌上来的冲动逐渐的消散冷却,他们也恢复了理智,这一段的美好时光终究只是人生旅程里的一个小插曲,生活依然要继续,家庭依然要维持,最后彼此默契的回归各自小家从此绝口不提。
暴露狂的母亲痛苦又可悲,始终坚信自己的儿子是正常人,这么大岁数了还帮儿子找对象,可怜天下父母心,最后母亲的离世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成功的被众人舆论式自我阉割,结局让人唏嘘。
全片节奏平缓,没有大爱大恨,只有琐碎的日常生活片段,却有着每一对婚姻的必经之路,惹人沉思。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没法改变,只能珍惜眼前,过好当下,从曾经的种种不甘中汲取经验,找到自我存在的意义,真心的爱家人、爱朋友、爱自己,才是弥补过失的正确选择。
影片里全程第三世界的旁白解说让人很舒服,设计新颖有趣,将观影者的思绪缓慢的代入到影片的节奏中去。
“过去的生活无法改变,但是未来确有无数的新故事等着我们”
“热带骤雨把暗绿色的树枝冲刷的发亮,阴郁却几乎透明的天空,my love is fever。”
Sarah 是社区平凡主妇,也是拥有文学硕士学位的浪漫女人,直到Bred的出现……,如果Sarah后来都没有醒悟,这只是一则平庸的出轨故事。
关于包法利夫人的讨论,也是Sarah的内心独白。包法利夫人的抗争性,在于对生活不快乐的不接受,对平庸的反抗,追求感官享乐,注重个人对生活的体验。虽然被欺骗跟利用,最后服毒自杀。女主Sarah能从内部视角察觉到爱玛的孤独(每个人都会面对的人生课题),时代背景下女性选择的局限性,充满对命运的抗争,是具有前瞻性的,觉醒了的feminist。最终,只是失败了,只是英雄倒地了。像爱玛这样的角色,作家不是为了树立一个坏榜样,而是让人看到人的矛盾复杂,以及人在自身欲望与社会伦理规范之间挣扎的脆弱性,以及神爱世人的关照与悲悯。
从外部视角来看,因为对生活不满,所以用出轨跟消费来反抗,用little children的方式?爱玛的一生是被欺骗跟利用的女人,是一出悲剧。听了Sarah的分享,卫道士们也会自嘲自己可能根本没读懂这本书。
Bred一个普通到褪色的,毫无魅力男人,何德何能让两大女神争来争去?妻子事业有成,貌美性感,自己律师资格考试几次没过,最后一次考试没去,转头跟Sarah私奔。之后偷摸准备跟Sarah密会,极度害怕被丈母娘跟妻子发现,跟自己的孩子承诺绝对不会伤害他。却中途被一群年轻人玩的轮滑板吸引,最后摔伤,却只能给老婆打电话的人。既对妻子不忠,也没遵守和Sarah的约定,一个抓住青春童梦不撒手的自私男人。这种男人总是被轻易原谅,因为他们的错误总是被定义为无伤大雅,毕竟社会对男人太宽容。懦弱平庸的家庭男人,很传神很衰。
everyone is a little chidden.谁又不是呢?小镇的每个人都外在举止幼稚可笑,内心却隐藏着成年人不被他者理解深刻孤独。意外枪杀小孩的警察,总是对关于儿童保护议题神经过敏,过度防御;恋童癖Ronni在母亲为保护自己,被推搡倒地,抢救无效离世之后,看到母亲留下“be a good boy”的字条,破防失控,在公园孤独自言自语:she is gone,mommy is dead.幡然悔悟后自我阉割,让人同情。恋童癖的母亲一直相信儿子是一个好人,不遗余力地保护自己的孩子,想让他的生活回到正轨,可怜兮兮冲刷在自家小路上的“EVIL(恶魔)”字样,可能在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再不堪,都是自己的孩子。
Sarah因为跟Bred的密会,差点让女儿Lucy 走丢,Bred的失约跟回归家庭,让Sarah明白自己不再是自己,而是身为人母,月光下孤寂地躺在Lucy的身边,回归生活的本源。Spring fever终将褪去,tropical depression rain也会停止,little children会因为懦弱、恐惧,退缩折返成为继续面对生活的平凡人。
所谓的枷锁,不正是身为人母吗 但枷锁存不存在, 取决于丈夫和孩子… “她死了”“她爱我”“只有她爱我” 神经质的罗尼清晰的知道这一点 有点疯的罗尼也泪如雨下 一块石头如果知道这一点, 石头也会心如刀绞吧, 全世界也会悲伤落泪吧… 罗尼狂乱的砸烂了玩偶, 他不是发疯,只是对自己无比的愤怒, 他没有做到妈妈的心愿, “please to be a good boy” 人们不是为罗尼而流泪,而是为她妈妈… 电影前部分实属平庸, 后半小时却陡然飞升,变成优秀… 羞辱但同情于男性, 赞美归于女性,归于母亲…
在电影《身为人母》中,最极端的好孩子成了恋童癖。
阉割他的刀,就是“做个好孩子”。
很多人只知道一个人病了,却忽略了这个人是怎么病的。在心理上,罗尼早就被母亲“阉割”了,所以他像个孩子一样,无法建立成年人的亲密关系。恋童癖隐喻了这种最极端的情况,他只能和孩子打交道。所以他离不开妈妈,这是妈妈的需要,总暗示他是个孩子,需要妈妈的照顾,需要他陪在身边。
如此控制的母亲内心其实也是个孩子,所以才无法看着孩子独立成人,离开自己。满屋的儿童玩偶,就像身处一个童话世界。这时候再看布拉德的妻子不舍得与儿子分床,并拒绝他的性需求,会有种冷嗖嗖的感觉。
罗尼的母亲在临死前,还用遗言的一句“做个好孩子”补了最后一刀,这是电影最有力的部分。
故事的结尾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一切都是未知,虽然人们会想象出各种美好和答案,恐怕是因为我们无法接受现实的残酷。
当一个人的心理没有与父母分化,也就是说,不能意识到自己和父母的区别,不能做自己。这时候,分离就是很可怕的事,因为分离不再只是分离,还意味着失去父母,失去和父母粘连着的自己,这就让一个人的独立自主变得非常困难。
这种困难,在不同的人身上,可以呈现两种极端的情况:
一种就像罗尼一样,做个好孩子,非常依赖,潜意识中,也在保护母亲,因为他乖巧的时候,母亲就会安心。
一种会反转过来,成为小大人,在关系中是一个照顾者的身份,其实在潜意识中,在扮演一个自己期待的、完美的父母,照顾那个想象中的自己。
这两种情况下与人的交往,都像亲子关系一样,似乎还处在原生家庭中,只不过一个是孩子的身份,一个是父母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