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马夸德 / 泽德迈尔 / 芭芭拉 / Rudolf Waldemar Brem / 波姆 / 萨利姆 / Hannes Gromball / Karl Scheydt / 哈克 / Peter Gauhe / Helga Ballhaus / 伊尔姆 / 西莫 / 卡洛瓦 / 埃尔玛
年份:1974-03-05
地区:西德
艾米(布里奇特·米拉 Brigitte Mira 饰)是一名60岁的清洁女工,辛苦工作的她拿着微薄的工资,生活很是清贫。机缘巧合之下,她结识了40岁的阿里(El Hedi ben Salem 饰),他们一起跳了一支舞后阿里提出送艾米回家。夜深了,阿里错过了末班车,只得在艾米家留宿。两个孤独寂寞的人相见恨晚,秉烛夜谈,当艾米为此感到深深的疑虑时,阿里只是淡淡的安慰了她。果不其然,艾米留宿男人的事情很快传遍了大街小巷,邻居同事的指指戳戳教她如坐针毡,无奈的她只得编撰了一个谎言,她说阿里是她的未婚夫。这门婚事毫不意外的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大家尽己所能的排挤、诋毁这对夫妻,这使得他们决定外出旅行避避风头。回来后两人的境遇有所好转,并不是街坊邻居接纳了他们,而是因为他们有了新的排挤对象。没有了外界的压力,艾米和阿里的感情却又因为内部的矛盾而产生了裂痕。
影片用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冷漠、刻薄的社会,探讨了这个社会之中存在的各种歧视以及人性之中孤独又灰暗的一面。
更新HD中字
更新第28集
HD
恐惧吞噬灵魂,应该叫做偏见吞噬灵魂吧,刚开始看名字还以为是个恐怖片。电影简单的概括为阿拉伯黑人阿里和大他20岁的德国女人艾丽酒吧一见钟情并结婚,刚开始表现了艾丽因为和黑人结婚而受尽排挤与疏离,后来旅游回来黑人阿里的出轨并最终在刚开始认识的地方重归于好,但是阿里还是因为得了胃病可能不久于世。
电影里极致的表现了德国人对外国人的偏见,同一栋楼的木工的偏见、便利店老板的偏见、餐厅服务员的偏见、艾丽儿女的偏见,这些偏见都通过一些长短镜头和对话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镜头语言的把握非常好,角色在镜头中的分边占位和特写等和非常优秀的运镜。后面还表现了阿里同事对忘年恋的一些偏见。看到这里还没走的童鞋给个关注好吗
拍摄手法真的非常好,但是我还是有点害怕政治正确的电影。后面是一些其他想说的。商品时代的营销策略真的不错,比如电影里面出现了鱼子酱对爱情有帮助的话,就像是我们听到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象征爱情等营销策略,看到了之后我就想着多少人能识破这些营销策略。然后就是后面看到了艾丽作为一个德国人本土人去餐厅都不知道牛排要点几分熟,可见我们作为非欧美人不知道几分熟也更不可能是多么丢人的事情。其实还是文化输出的问题,我们也可以让别的国家的人觉得茶怎么泡丢人,面食有多少种不知道而丢人,米粉和粉怎么样子好吃而丢人。电影里面还有一句话是 没有人能离开别人活下去都是 ,确实作为社会中生存的人,没有人能离开别人而生活下去,这也就说明了如果不能获得别人的接受还是很难在社会上生存下去的。现在这么一想确实对于少数人太不公平了,生在社会却无法被大众接受而受尽排挤。
电影太好了,看完回味好久,再来评论一下。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这个电影给我那么深的触动,今天忽然悟到,电影并没有刻意地树立任何一个主角配角的形象,而是客观地平静地悄悄地展现了每个人身上的两面性和多面性。你会看到,那些说外国人不喜欢他的,他也不喜欢外国人。那些喜欢外国人的,有很多时候也不喜欢外国人。那些惧怕孤独的人,不肯为伴侣做喜欢的蒸粗面粉。那些被孤立的人,也是孤立别人的人。人都不断地被社会化,因为属于一个圈子而开心,或者痛苦;因为一个原因离开一个圈子,又因为同一个原因进入了另一个圈子。
如果有人爱当然好,但是如果没有,只能在孤独寂寞中学会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