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一部以1976年以后二十年社会变化为背景,以一家五口相濡以沫血缘亲情为内容,以亘古不变撼人心魄的伟大母爱为情链的长篇电视连续剧。这是中国大陆第一部描写“血友病”患者及“血友病”家庭的电视连续
HD
第20231215期
全28集
正片
全36集
全40集
完结
第20220903期
正片
全24集
很早以前看过的剧,现在回看就一个感觉——欠钱的是大爷,我穷我有理。
小秋不想把自发留着给红兵看病攒的钱借给红兵,小红兵就给人家摆脸色,好像人家做了多大的恶事一样。可是那钱本身就是善良的小秋为了做好事想救济红兵才留的,怎么搞得好像这钱真姓“张”了一样?
长大之后曹丽看到他们家吃穿用度都很好,还用上了电视机,于是催他们还钱,一家人又把曹丽形容得好像是蛮不讲理的大恶人似的,妹妹还说如果以后有了钱一定要把曹丽搞破产。
那个年代愿意借几百块钱给这种无底洞家庭的人难道还不算好人吗?就因为催还账了就成洪水猛兽了,考不考虑这钱本身就是人家的,人家一开始借钱就是出于情分不是本分呢?
就算那是个别人家不要的电视机,有钱为什么不优先还账用,而是选择先给自己家改善生活,甚至想去听毫无意义的谭咏麟演唱会?这跟一边欠钱不还一边自己享受的老赖有什么区别。
这一家子要说不容易,母亲、姐姐、妹妹其实都不容易,反而一家人都围着转的红兵是最没用的。
母亲得了糖尿病要严格控制饮食,母亲自己作为当事人吃不饱不高兴可以理解,妹妹虽然严厉但是这才是真的为母亲好。
这红兵可好,自己装好人偷偷藏米饭,说“我觉得妈太可怜了”。行,就你是好人!好人你都做了,坏人都是别人来当,最后害的是自己亲妈。
当然他害自己家人的事不止这一桩,全剧概括一下根本就是《红兵拖垮全家纪事录》。如果没有他,一家人本就是小康水平,父母工作不愁,姐姐是才华横溢的青年作家,妹妹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就因为他一个人,父亲劳碌半生,母亲沦落到卖菜卖血,姐姐为了去打工赚钱生生掐灭了自己的文学梦,妹妹不读大学改学美容美发最后只能嫁给滥赌的许小军。
姐姐谈对象“吹了”的时候,母亲还责怪她“怎么又吹了”,你们自己都不看看你们家的情况吗?谁会愿意加入你们这个家填补无底洞?这都不是单纯的“扶弟”,而是要一生奉献给这个弟弟。
如果说小红兵的发病是意外,青年红兵的每一次病倒基本都是他自己搞出来的。粗略看了一下,一次是“青春的懵懂”,一次是被朋友的爸爸揍了。他自己还好意思说自己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的代价有多惨痛啊?“你们只是被我毁了人生,我可是进医院抢救了啊”?
最后结局看似美满,但那是因为红兵好久没再发病了,可红兵永远都会是个隐患。他只要再发病,又要进医院,又要手术费,到时候姐姐妹妹难道会见死不救吗?一家子又要回到为钱发愁的时候,只不过这回帮忙借钱还账的人加上了姐夫和妹夫罢了(但妹夫是个赌鬼)。
剧情一开始他家的生活又何尝不是美满幸福衣食不愁?他一病还不是把全家拖成那个样子?
我并不是觉得生病的红兵没有活下去的权利,但是作为拖垮全家的罪魁祸首,我看不到他对全家人应有的愧疚。这种“愧疚”不是指他应该无条件地为全家人当牛做马,而是他从来没有主动、积极地去想办法为还账出一份力,也没有努力、用心地去小心看护自己的身体、从源头上避免再发病再产生巨额支出。
永远都沉浸在自己的写作世界中,一副“任全家人为了还债为了生计忙忙碌碌纷纷扰扰,我自在一方小天地里安安静静当我的大作家”的样子,明知道自己有病不能让身体出现损伤还各种逞能受伤。
最后,身体健康的王林死了,善良了一辈子的小秋没了,姐姐的理想碎了,妹妹从尖子生变得只能一辈子当个低学历的打工妹,许小军是赌徒,身边的同龄人几乎没有什么太好的结局,只有他活了下来还实现了他的作家梦。
在家里,养家的是母亲,挣钱的是父亲,做饭的是姐姐,靠小聪明赚外快的是妹妹,而他呢?哦,他在写作,还阴差阳错地顶了姐姐的笔名。
一个成年大小伙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能在体育老师面前逞能就不能在家做顿饭了?家里的厨房就活该永远都属于妈妈和姐姐吗?
红兵替小秋抚养量量,因为交不起三万块的择校费去找姐姐一家借钱,说的话是自己这么多年欠了小秋不少情,就算砸锅卖铁也得让量量上学。
这话是没错,但得看从谁嘴里说出来。张红兵砸的不是他自己的锅,是姐姐的锅。卖的也不是他自己的铁,是姐姐的铁。
他有对拖垮全家有过自责吗?有对间接毁了姐姐妹妹的一辈子有过自责吗?可能有过吧,然后转头就该怎么过自己的日子怎么过自己的,尊重姐姐妹妹的选择,继续回房间写写写。
我对这部剧的愤怒一切归于我觉得全家人救的是一个对家庭没有任何贡献的人。
直接改名为借钱得了 真的很无语的电视剧
小演员长大后面的剧情基本没法看了 借钱 借钱 每一集都在借钱 真的牛
整部剧我真的没看到母亲的伟大 她的伟大就是借钱 借钱 借钱不还吗
那个红冰一直生病 还要去作死 每次作死又是借钱治病 然后又作死 又继续借钱 真的无语了
如果没有这个红兵拍不了那么多集吧 就靠他作死 才能借钱 整个剧就是借钱借钱 艹
家庭,亲情的主旋律。母爱的平凡而伟大。
岳红饰演的母亲肯定不止出现在这一部剧。坚强的超人母亲,被一分钱难倒的英雄汉。为了血友病儿子操心了一辈子,每次红兵生病都会让本不不富裕的工薪家族雪上加霜. 把亲戚朋友间能借的钱都借了,总是鼓励孩子们一定会想办法,不会放弃孩子。尊重女儿的梦想,支持她写作,即使搬到狭小的空间也会创造一个清净的写作角给女儿。妈妈的善良来自于姥姥,但是姥姥在知道自己生病的时候经常想起自己的小时候过年吃母亲准备的丰盛的年夜饭,一条两块钱的咸鱼姥姥吃不起,期盼临走前大女儿可以寄2块钱回家去供销社柜台提取自己预定的咸鱼。还在大年三十下着雪的日子口远远望着山脚的路,期盼着大女儿可以回家过年。母亲回去祭奠姥姥回来会和儿女们说:孩子疼父母是假的,父母疼孩子才是真。懊悔也是于事无补,只能让村里的纸活师傅扎很多姥姥没吃上的鱼找一下精神慰藉。上了年纪的母亲得上糖尿病,一生要强忌讳别人说她有病。
大姐红英前期表现的十分乖巧,经历了知青风波回到城里醉心写作。后来弟弟病重,剪掉了自己的一头秀发,卖钱后给弟弟妹妹买新年礼物。家里的债越滚越多,自己的稿件频频遭遇退稿,果断放弃了自己的作家梦,为了帮母亲分担家里的债务和男友南下深圳经商。
从小叛逆叽歪的小妹红霞也是在家里越来越赤贫后迅速成长懂事,卖了自己一头小黄毛给姐姐也买了新年礼物。初中时候,成绩优秀的她为了早毕业挣钱补贴家里,放弃了重点高中和大学的机会,学习自己喜欢的美容美发。
父亲也很深沉而伟大,为了家里可以多一点进账调到荒僻的场站,没有大事不回家,可以多挣奖金;自己被旅客藏在行李箱里的花炮炸伤腿也没告诉家人,只有同样善良的王阿姨心疼他为孩子治病,工作不分白天黑夜,两个为生活奔波的50多岁的老人相互取暖。
男主红兵在小时候一次次的淘气导致病发,但长大后为了帮忙而发病,每次发病都收获不同的人生感悟。第一次腿上的血肿疼的他死去活来,差两毛7的母亲不得不冲回家里取钱,后来一个陌生的老爷爷借了他3毛钱,这3毛钱就像红兵的信念,指引了他多年。小时候搬家那次被木板砸到,红兵不停的吐血,家人输给他的血也都吐了,母亲捧着吐出的血说孩子别吐,这些都浪费了。
母亲向大姑小姑借钱失败后把三个孩子聚到一起跟他们说一定要相亲相爱,多多照顾重病的红兵。这种反衬用的也算是巧思吧。
剧里的各个配角也都算性格饱满。
小秋姐和朱老师都是红兵的白月光吧。后来大提琴手丁茹的出现,红兵人生中的第一篇文章的主人公的形象也跟着完满了。他送给过丁茹两瓶洗发水,送给过小秋一口袋洗发水,那么多的洗发水,小秋在弥留之际还在和红兵说先帮我存着。量量留在张家也算是张家一家人报答了小秋姐这么多年对红兵无条件的付出和“姐弟情”。
王阿姨这个人真的是个意难平。剧里表达的很隐晦,但是凭父亲可以免费抽王阿姨的烟,王阿姨在刺骨的河水里给父亲浣洗衣服,在刺骨的风里为了多卖几块钱,父亲去劝她早些回屋里她把围巾让给父亲,自己动的缩着头推上小车回屋里,默默地陪伴父亲。最终回到她不孝的儿子身边前还感叹着,父母都是贱,孩子不想着你你还是挂着他们,听完真的很泪目。
小秋妈妈是早期的知识分子,有一种文人的傲气,又受过情伤所以是一个古怪的老太太。
魏阿姨是典型的八卦邻居的代表。王林的死对她打击很大,但是剧里没有交代她其他的孩子。 还有母亲的同事杨阿姨,曹丽。人物的性格都很鲜明。
这一家人虽然日子过的苦,但是遇到了那么多温暖的人。从陌生的老爷爷到陶医生,从小秋到丁茹。母亲的好同事杨阿姨,父亲的好伙伴王阿姨。
当然历史的长河里,这些小人物都是随波漂流的沙粒。
1. 文革结束后,平反的“罪人”的子女回收父母的遗产小洋楼;
2.姐姐下乡做知情,在强悍的姐夫的保护下可以安然返城;
3. 计划经济下即使小秋家很有钱,油票不够用需要拖邻居帮忙买猪油膘;母亲需要帮杨阿姨留韭菜换猪油膘,被扣奖金;
4. 市场经济的兴起,国企员工纷纷下海经商,个体户卖的产品比供销社柜台新鲜便宜;深圳特区的建立,大家纷纷传说深圳的钱好赚;
5. 国企职工和事业单位的医疗全报销,是现代这些打工狗们无法企及的
6. 美金市场1比8.8
7.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这些费钱的血液病现在依然费钱吧
8母亲得糖尿病的一些症状,能吃,能喝,能排对上了“三多”,吃多,喝多,尿多。
这是一个真实的剧,比现在乌七八糟的古偶霸总要真实多了,窘迫的一家人努力的向阳而生,就像剧开始小洋楼院里种的向日葵一样。我会推荐爱考古的小伙伴去看。
刘敏涛和靳东20年后再续姐弟情。
张小谦这个小童星也可以的。
我的妈呀,这个电视剧我昨天熬夜到5点多看的,就是在抖音刷到了那个小姑娘红英,到爱奇艺就出不来了,我一开始以为是喜剧,因为看到抖音都是那个小姑娘的搞笑的片段,没想到那么感人,我的妈呀,这三个孩子太懂事了。 而且红兵的同学也很好,一开始我想的很狗血,就是红兵的同学会嘲笑他,然后发生争执,然后红兵的病犯了。但没想到他们同学那么好,那么善良,而且邻里之间也没有狗血的勾心斗角,误会作对什么的。真是挺符合现实生活的,不想现在的电视剧,到处乱加矛盾,然后凸显主角的光环☹️。(我很好奇为什么小秋对红兵那么好,我感觉是跨年交,我感觉小秋还有着内心的童真,不知道和她搞艺术有没有关系) ps:还有,我要跳槽弹幕,有时候我打开是想看看网友的的剧透,因为我担心后面有非常难过的事情,我要有个心理准备。结果讽刺的是,银幕上体现的那个时代的美好,在弹幕就被说的那么不堪,人家爸爸在外面工作,我认为是因为这个剧凸显的是母亲,所以没有细讲父亲,然后弹幕就说人家父亲出轨了...我都是无语!而且还站着上帝视角评论人家小孩子,小孩子一定要那么善解人意吗,里面的红兵已经很懂事了,当他怪秋发生时,网友就开始说他怎么怎么不懂事,我的天,这不是很正常吗,我知道“不借是本分,借是情分”,心理明白是明白,但是有时候事情发生的时候,大人心理也会不舒服一会,更何况孩子,然后弹幕就开始说,我晕,我不相信弹幕里面的人现实生活会想他们要求主角要求的那么好。而且我感觉如果剧里面真的像弹幕里面这样演,网友有该说假了,反正他们总是有理。
还有为什么弹幕总是有人问有没有人看吗,烦死了,没有人自己看不就好了,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