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网友【Clyde】的评论A John Woo Film,吴宇森作品。该片和老吴的经典之作《英雄本色》一样诞生于1986年,但较《英雄本色》为早。老吴1971年到邵氏给张彻当副导演,1973年独立执导处女作《铁汉柔情》。此后13年间,老吴虽然没有失业,但所拍影片,多为应时之作,成就不高。老吴当时可谓郁闷至极,也该到厚积薄发的时机了。这一点老吴和他的恩师张彻极为相似。张彻1947年在上海写剧本《假面女郎》,1949年在台湾编导《阿里山风云》,其后到香港,因撰写影评成名,被邵氏公司招至麾下,任编剧部主任。1963年,张彻为邵氏首执导筒,拍摄的是风行一时的黄梅调电影——《蝴蝶杯》。该片票房不佳,又给公司批得体无完肤。张彻因之沉寂三年,1966年才再度出师,拍摄《边城三侠》,初定新派武侠电影之雏形。次年,张彻凭借《独臂刀》一片成为“百万导演”,并且奠定其江湖地位,此时,张彻已经46岁!张彻在电影圈摸爬滚打20载,终成大器!老吴比他的恩师要幸运一点,但也好不到哪里去。1986年,这是香港电影的分水岭,也是吴宇森导演生涯的分水岭。老吴一年之内推出的两部“英雄”之作,既是厚积薄发之作,也是老吴当时的心境的写照。老吴在圈内多年,对电影语言的运用已经极为娴熟,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电影方向;而多年郁郁不得志的压抑与愤懑,也在电影中得到了痛快淋漓的宣泄。老吴曾说《英雄本色》里有他的血泪,“我不认为《英雄本色》是写黑社会的影片,因为我对黑社会并不了解,剧本的很多台词其实是我自己的内心真实写照,例如‘我永远都不会让人用枪顶着我的头’,这句话是因为从小受父母教育,所以知道一个人要活得有骨气。”确实如此,每次看《英雄本色》,都有一种特别的痛快与解气之感。《英雄无泪》虽然号称大导演吴宇森的“五年构思”,但它的成就和《英雄本色》相去甚远。《英雄无泪》甚至是一部很少被人提起的“吴宇森作品”。其实,《英雄无泪》所表现的情怀与气概,和《英雄本色》极为相似,都极尽豪情、悲壮、惨烈之能事。它讲的是一支由香港人组成的雇佣军,为了得到泰国政府的赏金,到“金三角”劫持大毒鸠森顿“将军”并将之交给泰国政府的故事。森顿手下的卖命之徒甚多,一路救援森顿并追杀雇佣军。而雇佣军途中又因为救一个法国女子而与一支当地军队开火,打瞎了上校的一只眼睛,上校决定不惜一切报仇,这样,雇佣军又遭到军队的疯狂追杀。最后,雇佣军除首领高雄和他的儿子之外,全部战死。故事不算出彩,但场面十分火爆,“情义”二字,也有颇多细腻的刻画。高雄演的父亲,沉着冷静、深情厚爱、硬朗伟岸、铁骨铮铮,尽显男人本色。可能《英雄本色》的光芒太过耀眼,完全盖住了《英雄无泪》的亮点。总而言之,《英雄无泪》是一部有着很深的“吴宇森烙印”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