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街头,四名顽皮少年策划着一场好戏捉弄一下街边卖热狗的小贩以打发午后无聊的时光。不料玩笑开大了,他们误伤了路人,被判进入男童院监禁数月。在男童院里,每到半夜,他们都会被狱卒们叫出去,被殴打、鸡奸。当他们重获自由后,四个伙伴决定将这段屈辱永埋心底。
多年后,其中两个 伙伴迈克尔(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饰)成了副检察官,洛伦左(杰森•帕特里克 Jason Patric 饰)成了记者,然而另外两个约翰(朗·埃达德 Ron Eldard 饰)和汤米(比利·克鲁德普 Billy Crudup 饰)却无法走出当年阴影,成了黑帮分子。当约翰和汤米在餐厅碰到当年鸡奸他们的狱卒之一肖恩(凯文·贝肯 Kevin Bacon 饰)时,毫不犹豫射杀了他。为了帮助伙伴,迈克尔想出了一个周全的计划:他们请来著名的糊涂律师为他们作辩护,而迈克尔为肖恩担任控方,努力要将官司打输;洛伦左则通过手段将肖恩卑劣的人品揭露……
HD
更新HD
更新HD
HD
更新HD
更新HD
HD
完结
更新HD
HD
更新HD
HD
这是1996年上映的电影。德尼罗在其中扮演一个敬业且具有正义感的神父巴比。
故事讲的是六十年代的美国纽约的一个底层人居住区埃斯基钦,四个小伙伴因为恶作剧闹出人命,被判在少年感化院服刑一年。这期间他们受尽了拷打和屈辱,使得他们将这些仇恨铭记在心。如莎士所说:“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十月的寒夜,那天是我14岁生日,也是我童年的结束。”十三年后,他们长大成人。对曾经凌辱过他们的人展开了报复,并揭露了感化院的黑暗。可无论怎样的报复,感化院已经毁了他们的一生。
欺辱他们的是四个警卫。他们的复仇方式很简单,先是一枪打死了之前的警卫队长诺克斯,然后在法庭上让警卫弗格逊出庭作证,让他的嘴中道出了感化院中的种种不端,并借此折磨这个暴行的参与者。之后,黑社会以借钱不还之名打死了另一个,警察则抓捕了接受贿赂的最后一名警卫。这一系列动作,看起来好不令人痛快。这些行动的组织者是四个小兄弟之中的莎士和麦可。从进入感化院之初,他们就喜欢阅读《基督山伯爵》,麦可在出狱之后仍然每天都在读这本书。也就预示着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复仇。可是从日后的行为看,他们并没有真正领会复仇的精髓。
将仇人一枪毙命,当然是最简单不过的。所造成的结果仅仅是仇人在世间消失了。被打死的那人甚至来不及去想其中的缘由,所感受的痛苦也只是瞬间即逝的。而真正的复仇应该是怎样的呢?应该让仇人去感受痛苦,这才是正确做法。古代的刑法除了斩首之外,另有一个更严厉的,叫做“凌迟”,一刀一刀割下去,几百刀之后犯人才咽气。这当然比斩首要严厉的多,让犯人长时间经受肉体的折磨。而更有效的复仇方式,是精神上的折磨。让你的仇人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基督山伯爵》中,丹蒂斯并没有杀死他的任何一个仇人,而是利用他的能力和金钱,剥夺仇人们最喜爱的东西。他揭露了弗尔南在战场上的种种背叛行径,夺去了弗尔南视为生命的军人的荣誉,逼他自杀,他夺去了道格拉斯的金钱和财产,使得这个爱财如命的银行家肝胆俱裂须发皆白。他唆使法官维尔福的妻子毒死家人,让她干尽违法勾当并揭露她,迫使这位顶着正义之冠的维尔福发疯。所有这些方式,让他的仇人们感受到的是灵魂的痛苦,无情、残忍、快意。却也展现了复仇的极致。
由此可见,莎士和麦可的方式,虽然也复了仇,却略显简单粗暴了。只有出庭作证的弗格逊有了那么一点味道。
影片中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就是巴比神父。巴比神父早年间也是个不安分的人,多次入狱。之后却成了一个虔诚敬业的神父。黑社会老大金班尼这样评价他:“巴比神父会是个好杀手,可惜他选择了不一样的人生。”他并不拘泥于宗教礼仪,“多数神父喜欢在道坛讲道,巴比神父喜欢在打篮球时讲道”。我很怀疑他是否真的信奉上帝,或者只是借助上帝之名普行善事,帮助穷人。为了让两个小兄弟脱罪,莎士请求巴比神父做伪证。对于这个很过分的要求,巴比问道:“你要我对上帝宣誓,然后说谎?”可最后,他经过深思熟虑,还是义无反顾的出庭,以他老谋深算滴水不漏的方式作证,使正义得到伸张。
影片中有这样两个场景,一是莎士在感化院中,一边遭到警卫的性侵,一边还要被迫念诵经文。二是莎士在教堂中担任侍童时,告诉主持弥撒的巴比说:“我进来时看到有三个醉汉及四个寡妇,还有胖罗夫在最后一排睡觉。”巴比表示理解,说:“下雨的关系,坏天气总是把人群带进来。”意思是,要是好天气,就这几个人也不来了。可见这个时代的美国人,对上帝的态度很随意,需要的时候,祷告几句。平时可能连教堂的门也不愿意进来,以免耽误挣钱。和许多年前的中世纪虔诚的基督徒相比,这是进步还是退步?或许美国人更实际,信仰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我遭受苦难的时候,你上帝无动于衷,既不显灵也不帮助我,我为什么要信你?可是话说回来,无论你们信或者不信,你也不能随意嘲弄上帝啊,毕竟人家那么大岁数了。
编导不光嘲弄上帝,还对美国的法律进行了讽刺。影片中,莎士建议麦可去做个律师。麦可笑笑说:“我不行,我已经看破法律了。”当几个警察对莎士提议说:“你有没有想过当警察?”莎士答道:“背弃光明的一方吗?”对于虚伪的法律,民众早已看清。影片中的胖罗夫这样说:“街头正义是唯一重要的。法庭是给上城的有钱人、穿西装打领带的律师开的。有钱就能买到‘法庭正义’。但在街头,正义是无价的,在法庭上正义是盲目的。但在这里,正义不盲目,正义是长眼的。”正因为这样,黑社会才有了存在的基础,它是对美国社会秩序的一个补充,“我们两者都需要”。许多时候,维护正义的不是法庭,而是那个酒吧当垆自己烤鱼的黑社会老大金班尼。
还有一个感受,我曾经在以前的观感中说过。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许多坏事可以做,但是不能说。像影片中所揭示的感化院中的那些黑幕,我相信并非是个案。这种例子不胜枚举。以前曾经看过一个美国影片《恶梦》,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也是描述美国监狱中的种种黑暗。在现实中,美国虐囚事件已经有过多起了。还有斯诺登揭发的棱镜门,最近澳大利亚军队在阿富汗的恶行等等。在西方文化中,做坏事固然可恨,可是当这些坏事不为人知的时候,人们并不认为这就是坏事。咱们东方人所尊崇的是好汉做事好汉当。可是在西方,隐瞒做坏事,保持表面上光鲜,保持虚伪,这才是一个正派人应该做的。所以,棱镜门揭发出来时,第一个挨骂的是斯诺登,澳大利亚杀害无辜贫民的事揭发出来时,首先被起诉的是那个收集资料的牧师。然后才有第二,才有了默克尔抗议美国窃听她的电话,才有了被解除军籍的那些士兵。对于这个第二,丑闻中的制造者,多数西方人还对他们报以同情。这是我们东方人很难理解的。正因为这样,如果直接揭示感化院的黑幕,只会遭到民众的唾骂。所以,麦可只能充当检察官的角色,而两兄弟的辩护人只得去找那个酒鬼律师了。照本宣科去辩护,谁也不得罪。
影片片尾的字幕很有意思。美国的两个机构忙不迭的声明,感化院中决无这些丑事。而最后的一条字幕这样说:“罗伦佐表示剧中的名字、日期和地点都做了变更。他坚持那是他本人的故事”。孰真孰假,只有观众去判断了。
影片中,德尼罗演技还是那么高超,对几个孩子慈爱有加,不时向他们提供人生的选择,对认定的事情,目光则坚定有力。影片的摄影也很好。那场橄榄球赛中,各色人等人仰马翻,泥水四溅,很真实。莎士孤独时,看着自己的手掌,上面映出了他在感化院中所遭遇的那些不幸。他们在感化院中的禁闭室中遭遇凌辱后,镜头对准这间房子,沿着走廊后拉,越拉越远,那间禁闭室好似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意味深长。
本人评分:7.5。
先聊聊这几位大咖的演出 罗伯特德尼罗 老戏骨开始作为一个善良的教父 以长者的姿态在电影前半段可怖的教化院经历中给我们一种温暖 像慈父 德尼罗就是有这样一种光环 后半段的庭审复仇 思想斗争后的他被皮特审问时也是一脸的淡定自若 凯文贝肯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不是A咖的演员 可能看过X战警第一战和美剧杀手信徒让我对他的正派还是反派的演出都是那么的痴迷 这里更是把一个丧心的恶魔演绎到极致 即使很早就被杀掉失去了戏份 我依然觉得他是这部里演的最好的 布拉德皮特 庭审案的发起者 我看过皮特所有的电影 所有 对那些还说他是花瓶的人真的无言以对 看看偷抢拐骗吧 看看无耻混蛋点球成金返老还童吧 这里的他庭审里扮演了两个内心角色 注意每一次达斯汀霍夫曼占先机时他的表情 拿捏的非常到位 感觉得到那种压抑着的愤怒和希望打输官司的开心 却又掩饰的感觉 膜拜吧 达斯汀霍夫曼 和帕西诺德尼罗尼克尔森并称90年代四皇的他演技丝毫不逊德尼罗 来对比下他的两部风格迥异的奥斯卡影帝作品雨人和克莱默夫妇 一个呆滞一个巧舌如簧(这里非贬义)他能毫无缺点的驾驭所有性格形态的角色 这是我最佩服的地方 这部沉睡者里刚好有点柔和了这两种状态 从开始的笨拙的念律师问题甚至找不到的尴尬状态到后来驾轻就熟的把证人问了个透 同样注意他表情和语气的变化 这就是影帝的能力 至于男主 不是很了解他 但作为把主线用第一人称捋清楚然后后半段的庭审的眼神态度的坚定 和德尼罗的坦白 很多细节都可圈可点 说了这些演员的演出 回到电影本身的话 就不赘述太多 复仇是主题 但前后两部分都单独看 少年时的梦魇 和长大后的计划 庭审 复仇(可能个人非常热爱庭审片)每一刻都让人揪着心 毫不拖沓 一步一步完成了复仇 走向高潮 最后的happy ending也不落入俗套 毕竟是真实故事改编 两位被告还是死掉了 但四人一桌的欢聚 最好的朋友最后一次幸福的聊天的感动 加上回忆杀的少年时一起的样子都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在经历了那样的噩梦之后 我个人希望看到这样的复仇 曾经在牢里他们说过害怕告诉别人当时发生的事情 最好永远不要说出去 长大了 那些事是不能被原谅的 也是不能被忘记的 他们做到了 勇敢的 义无反顾的对伤害过自己的人完成了复仇 即使违背法律 哦 fuck the rule 恶人就该被惩罚 此刻 他们不再是沉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