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桐柏山区一户穷苦人家为生计卖掉了亲生女儿小花,之后又收养了一个转移红军留下的女婴,他们给这个女婴取名也叫小花。十几年后,小花(陈冲 饰)的哥哥赵永平(唐国强 饰)为了躲避抓丁投奔了革命队伍,在一次战斗中负伤掉队,幸被女游击队长何翠姑(刘晓庆 饰)所救,而何翠姑正是当年被父母卖掉的另一个小花。此时,赵小花在进入桐柏山区的解放军中打听哥哥下落时巧遇亲生母亲周医生(白莉 饰),母女相逢却互不相识,后来周医生同情这个可怜的小姑娘,于是收她作干女儿。就这样,十几年前失散的亲人在战火中又一次重逢,他们为实现共同的理想又聚到一起,谱写了一曲壮烈的英雄之歌。
本片改编自小说《桐柏英雄》,在1980年的第三届电影百花奖上获最佳故事片奖。陈冲凭借本片获第三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通以及南斯拉夫第九届“为自由而斗争”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今天,重温这部影片,我依然是泪流满面。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确实是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向上。 透过泪水,一个健美的浓眉大眼的女孩子热泪连连地走在行军的队伍当中,惆怅地寻找哥哥,可她没有找到,她的失望和悲伤是用那一句常常的吟唱来表述的,那种发自心底的吟唱,深情、舒缓、优美,声音本身如同百灵般清脆、悦耳,女主人公叫做小花,悲苦的身世让她不得不一再寻找失散多年的当兵的哥哥赵永生,哥哥英武勇敢,与年轻女游击队长何翠姑一同战斗着……片首的那首著名的《妹妹找歌泪花流》如同一首叙事诗,含蓄深沉、意境高远,电影语汇也及其现代和艺术,意识流的手法第一次在改革开放之处彰显银屏,而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贯穿整个片子。
1979年,电影小花上映后,在大陆红极一时。三位主演陈冲,刘晓庆,唐国强,成为改革开放后新一代大众偶像明星。
那一年华表奖前身——文化部优秀青年创作奖的首届,颁发给了陈冲,刘晓庆,唐国强三个人。邓颖超亲自莅临,黄镇颁发奖项,规格之高后世罕见。
现在看来当年这个奖含金量真是高,真正地做到了“鼓励年轻演员”,这三位从那以后狂飙突进,成为影坛中坚。刘晓庆演出了芙蓉镇,陈冲演出了末代皇帝,唐国强演出了高山下的花环。刘晓庆成为了电影“一姐”,唐国强成为了电视剧“一哥”。此后还有青年影人超越他们三个的高度吗?
45年过去,他们三个首次相聚在华表奖的颁奖典礼上。让人有那么一种离家的孩子又回来,但也不再是少年的伤感。
昨天补看了《十三邀》许知远采访陈冲,今天晚上突发怀旧之情,认真地看完了《小花》。 当李谷一的《妹妹找阿哥泪花流》和《绒花》响起,我也跟着唱了起来。这两首老歌的出处原来在这里啊。冯小刚导演的《芳华》也用了《绒花》,想必是有致敬的意味。 越往下看越是惊喜,电影里小花的哥哥原来是唐国强饰演的,唇红齿白,浓眉大眼的,而且那么年轻,当年也是俊小生一枚啊。 翠姑的饰演者刘晓庆,那时候的她还很年轻,笑起来真的好好看,掩饰不住的青春靓丽。 记得小时候在外婆房间(那时还是老房子)的墙上,看过一张海报,海报上有一个穿着红色古装的漂亮姐姐,她的大眼睛泪汪汪的,饱满有情,让人看了忍不住又看。直到六年级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海报上的红衣服姐姐就是刘晓庆啊。 “假”小花的另一个名字叫做董红果,18岁的陈冲饰演的。圆圆的脸蛋,不施脂粉,还有一些婴儿肥,可以说是那个年代的标准美少女了,性感的健康,看起来很舒服。 让我惊叹的除了影像留住的青春模样,还有剧情的拍摄手法,现在看来也觉得出彩。 这部电影是转型时期的代表作,拍摄于1979年,正值新中国电影复苏之际,运用了很多创新的方式,如黑白镜头、隐喻蒙太奇,以及大量的跟拍镜头、特写镜头,甚至还有表现兄妹俩亲密有爱的旋转镜头等。在那个年代能有这样的电影表现手法,真是不俗。 洗澡完出来的妹妹说,爸爸以前也看过这部电影。顿时觉得,在精神上,又和爸爸妈妈近了一些。 20200503.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