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片讲述了朱一龙所饰演的秀才余一鸿进京赶考,带着书童玉笙来到黄梁镇。得知镇上有陈一诺饰演的白狐仙的存在,余一鸿不信鬼神之说,夜探土地庙,果真发现了白狐仙的蛛丝马迹。一路寻踪觅迹,才知道镇上曾有一个叫叶
我接的工作,都是当下能够选择最好的。
——朱一龙的数字电影。
(通宵写下来,别说肝了,蛋都要爆了,整个人都不好了,真诚希望大家读完,敷衍着读也行。)
这两天没看成《萧十一郎》,因为有点忙,忙着生活,忙着吸居,没有大段的时间。我觉得《萧十一郎》应该是留出很长时间慢慢品的剧,所以就用零散的时间看了朱老师的三个数字电影:
《白狐仙》《灰姑娘》和《战地情天》。
(一)数字电影
在讲电影内容和角色之前,我先卖卖关子,说说什么是“数字电影”。
“数字电影”具体说概念很复杂,我就不啰嗦了,简单点说就是“数字电影就是不用昂贵的胶片,而用数字录像带拍摄的电影,也就是电视电影”,这种电影拍了之后不在影院播出,而是直接通过卫星讯号传在电视台上,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小笼包都会说“啊龙哥这个电影我在xx台看过”的原因。
“数字电影”起源于国外,上世纪80年代被引入,渐渐推广,2011年堪称“数字电影年”,不仅数字影院和数字电影大幅增加,欧美主流院线甚至宣布了胶片放映的最后期限。
同年,我国甚至修订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强调“电影机械制造”,鼓励外商投资2K、4K数字电影放映机。
引入的电影既然都是这个风向,那国内自然要跟风行动起来。
综上所述,朱老师在09年到12年拍了那么多数字电影(我大概数了一下,好像有16部,包括著名的《野猎人》),是有很深的原因的。
(二)成也数字败也数字
这样说来,拍数字电影似乎是大势所趋,朱老师目光独到啊。
其实不一定。
就我个人看,第一呢,当时国内数字电影技术还不成熟,拍的效果只能说差强人意。我们看过这些作品的都知道,画面那是相当的感人啊,太影响咱们吸朱老师颜值了。为什么?就因为技术不行,不如电影胶片拍摄效果好。
再者,低成本小制作,故事老套,情节一般。
第三,电视电影没有票房收入,利润很少。
第四,10、11年左右的年份,是国内电影市场比较低迷,而好莱坞大片疯狂涌入的年份,就拿11年说,人家国外给我们输入的是《三宝大闹宝莱坞》《功夫熊猫》《速度与激情》《美国队长》《X战警》《触不可及》(这个我非常喜欢),都是好口碑大制作,业界良心啊,不看悔十年啊,有的就算院线没上咱们也可以上网看。
而咱们拍的是啥?褒贬不一的《龙门飞甲》,大 ip《金陵十三钗》(这个片子好,但受众太小)等等等等,好容易杀出一匹黑马居然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失恋33天》?这操作够骚气吧?
还有很多作品,我说得不全,不过就这么个意思,大家领会精神。
而且我也只是说点自己粗鄙的想法,不负任何责任的啊,家师法号百度,有困难,找百度,有毛病,也请大家找百度,老沙只是知识的搬运工和吸居的小笼包,谢谢。
那个……说到哪了?
哦,对了,说电影市场很差,院线都差,那电视电影应该不错吧。
错,电影市场差,但电视作品相当好!
还是11年,11年电视市场大爆炸啊,前有《士兵突击》余温未凉,11年就有重量级的《永不磨灭的番号》《特种部队一》《重案六组四》等等,还有超级大ip《甄嬛传》!
想想《甄嬛传》可怕的播放量……
我们可以想见,在这么多大戏夹缝中生存的数字电影,该是怎么样的情(Can)状。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小笼包都会说“啊朱老师这个电影我在半夜时分看过……”
那么个纯种帅哥,我们居然不辨眉眼好多年。
是黑夜蒙住了我们的眼,数字胶片遮住了朱老师绝美的容颜。
啊~
曾经的无数次流连,就这样变成了一次次擦肩,啊~
咳咳,不要打,把砖头收起来,咳咳……
当然,还有一些我这样的小怪胎,早在21世纪初页看不看电视了,别说午夜小电影(误),就连《甄嬛传》我都没看过。
不骗你,我已经有近十年不看国产电视剧了。
二次元多么美好,小说多么有趣,游戏的世界多么精彩,美剧才是真爱……咳咳……
近十年啊,为了朱老师才破了戒啊!
(都说了把砖头收起来你怎么又举起来了……)
之前没查资料的时候,我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到了21世纪,电影电视技术那么好的时候,还会拍出《白狐仙》《野猎人》这种一看就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产物,上世纪80年代的画风,看个电影都跟考古似的,剧情开始前还有主演出来报幕……槽点太多不知道怎么吐……的作品,现在我明白了。
大家也明白啦?
不明白就不明白了,老沙水平有限,查的东西也不权威,我就当自己乐呵。
(大家:呵。)
(三)苦心孤诣
在这样的背景(重申一遍,,个人意见不负任何责任)下,朱老师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性格单纯腼腆,不善交际,也没什么背景,数字电影……确实是他最好的选择了。
我们也可以想见当时的艰难呵无可奈何。
但我觉得,朱老师并不觉得苦。
因为他的想法简单而坚定,那就是——踏踏实实拍戏。
好莱坞大制作,风光无限,只能作为学习的样片;
国内大制作,花枝招展,也只能当做教学课件;
就算小成本小制作的院线电影,他也望尘莫及。
就像笼子中的小鸟,仰望难以触及的蓝天。
他拥有的只是一颗对演绎事业最质朴最深切的热爱之心。
为了这份爱,他愿意抓住仅有的能够让自己不停演戏的机会。
只要能演戏,就够了。
情节老套,没关系,只要人物够有性格就好;
人物性格不饱满,没关系,只要能演得像就行;
人物逻辑不严谨,没关系,只要能磨炼演技就够了。
还记得成龙大哥在好莱坞打拼的时候,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曾经非常佩服地问他:“米到底是怎么跳那么高的?”
成龙大哥回答说:“很简单,就是不停地跳,跳,跳!”
我想,朱老师那些年心里也一定有这样的心声,那就是:“梦想要怎么实现,很简单,那就是,演,演,演!”
慢慢黄沙,因沙而聚;汪洋大海,滴水汇成。
一开始,我觉得朱老师的坚强来自于“无欲则刚”,现在我觉得,我错了,朱老师的坚强恰恰来自于他的有欲有求,那就是
——好好拍戏,拍好戏!
简单得近乎简陋。
但是越简单,越有力量!
所以现在我相信,当他回顾自己的作品时,并不会像很多小笼包说的那样难过,他肯定会觉得很多角色演得不够完美,但绝不会羞涩,而会堂堂正正面对。
就像保尔柯察金说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那都是他努力磨炼演技的的证据。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经过长时间的磨炼,12年他就和王刚老师合作了《家宴》,同年的《战地情天》就比之前的作品演得成熟许多,已经有后来《情定三生》的雏形了。
江河东流,不会畏惧中间的礁石浅滩;高峰拔翠,也不会害怕浮云遮了望眼。
因为,越是简单,就越是强大!
(四)写在后面的话
真正喜欢朱老师时间并不长,虽然早就见过他演的很多角色(各种视频各种cut),之前也说了,很多人见过他而不自知。
缘分到这个夏天才刚刚开始,总觉得错过了太多美好。
喜欢上了,就有点疯魔,像要补偿什么似的,做了很多以前根本想象不到的事。
不疯魔不追星啊~老娘真是栽在你朱一龙手里了~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每天不停打脸,还打得神清气爽。
每天都喜欢他更多一些。
但是,这真的很奇怪。
简直超出了我以往的所有认知。
比他帅的人很多,他真的只是“普通好看”而已;
演技比他好的很多,他的演技真的也就比普通好那么一点而已;
有眼睛比他大的,有睫毛比他长的,有个子比他高的,有台词比他好的……
人品好的明星也不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虽然大多数时候被蒙蔽,偶尔也清醒一阵子的……咳……
为什么是他?偏偏是他呢?
我想了很久,从粉上他那天就开始想。
相信读到这里的很多人,已经看懂了老沙的意思。
回顾了那么多他的作品,我终于明白:
朱一龙,是你让我们坚信,生活中的每一个经历,无论艰难困苦,造谣中伤,都是为了更好的未来做准备;
让我们相信,单纯执着的灵魂,远胜过争名逐利,钻营苟且;
让我们相信,坚守初心,虽然很难,但是只要坚持,总会有实现理想的那一天;
让我们相信,越努力,就越幸福!
越简单,越强大!
虽然也有很多人说,追星,就是一场粉丝的单方面YY ,但是,我还是愿意相信。
相信这世界,美好,是真实存在的。
相信,这样美好啊人,是真实存在的!
而且,已经被我们找到了……
每过一天,每一天,
便爱你多一些,再多一些
我最爱你与我此生一起
哪惧明天,风高路斜
(脱衍自张学友《每天爱你多一些》歌词)
——致朱一龙。
——公元2018年8月4日凌晨4点09分。
PS:本来只想写角色的看法,可一查资料,顿时心潮澎湃,然后写成了……长篇大论。追个星,蛋都要碎了。本来还想调侃,但后面太真情实感,就变成正文风了。希望大家能忍受吧。感谢大家,也请小笼包一直喜欢朱老师。(此处应该有掌声。哭,都给我哭!)
《白狐仙》这部影片讲的是医学世家子弟余一鸿,在进京赶考的路上找寻白狐仙真相的一个故事。
这部数字电影集结了很多的风格,例如恐怖的鬼片,轻松的搞笑,还有悬疑推理,狐仙爱情,于是情节就在这样的多元风格的融合中发展。影片的一开始是一个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四位书生前往了树林,无视鬼神之说的西仁兄不顾同伴被吓走,坚持前往土地庙一探究竟,而片头则在夸张恐怖的音乐以及一位白发无面人闪现时出现了。
随后镜头便切换到明朗的白天,我们的男主角书生余一鸿正准备进京赶考,而想要陪他共同赶考的小莲不仅是他指腹为婚的女友也是位武艺高强,干脆爽快的姑娘。他在前往赶考路上经历了黄粱镇的奇事,这不仅勾起了他想要追寻真相的决心,更是挑起了他对“白狐仙”的倾慕之心。经历了一番寻根究底,终于让他找到了真相。这部影片中的风格虽然多元,但是剧情并不复杂,相信认真观影的朋友们一定可以跟着剧情的抽丝剥茧而猜想到结局。
在影片介绍前男主角余一鸿的扮演者朱一龙先生曾经对这部影片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请忽略画质,听声音)
在这个介绍中我们可以发现,这部影片想要通过演员朱一龙抑扬顿挫的介绍而勾起大家对这部影片的兴趣,但是事实上这部影片中给我印象深刻的却是男主角——余一鸿,因为这次演员朱一龙塑造了一位极具个性的书生。
余一鸿,16岁中了秀才,20岁中了举人,肯定是一个聪敏的人物;在影片中他虽然谦虚地说跟着父亲略学了一些医术的皮毛,但是却能准确地找到病人头顶的穴位并因此用针灸解救了病人的失心疯;当叶府的画被烧出一个洞后,他也可以用一夜的时间修复了这个画作。在废弃的叶府,他凭着缥缈的琴音,就判断出这是伯牙的《高山流水》,而后也为了引出“白狐仙”,他能用古筝弹奏此曲。所以可见,年纪轻轻的他不仅饱读诗书,有着济世救人的能力,也是琴棋书画四艺精通。
这位世家子弟不仅才能出众,同样也是心底善良并崇尚真相的人,当他发现黄粱镇的村民被白狐仙欺骗,居然宁愿先去寻找真相,再考虑可以让自己得到功名机会的京试,这点很是让我佩服。因为这位书生虽然年纪轻轻却已经有了情牵黎民的责任担当,他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但却拥有卓尔不群的道德品质。
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虽然被误导,被质疑,差点被活埋,但这些都没有动摇他寻找真相的初心,也是他的一再坚持,以及在女友小莲等人的帮助下,终于让他从各种蛛丝马迹中挖掘出了白狐仙的真实面目。只不过,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他发现与白狐仙有关的叶府小姐文静温柔,也是精通琴棋书画,仿佛和他有着相同的爱好,进而对她产生了好感,直至影片最后都希望来世可以再会。
影片还让我觉得有趣的是,这样一位聪明、善良、崇尚真理,永不言弃的优秀书生应该能发现身边之人的美好吧。可是演员朱一龙却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个古代书生余一鸿的性格特点,在影片中他不仅表现出了余一鸿这个人物的传统文人气质,同样也呈现出这个人物的固执和单纯的情感观念。我们在这部影片中可以发现,余一鸿从一开始就让我们发现小莲并不是他的心之所系,在他心目中小莲是“母夜叉”,因为小莲有时候会用比较强横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年轻的他还没有感受到小莲与他性格上的互补,他只是觉得这位指腹为婚的小莲过于霸道,只会舞刀弄枪,所以他一心想抛开小莲独自进京赶考。而在黄粱镇碰到了白狐仙后,通过调查,他更是把倾慕之心放到了与小莲性格完全不同的叶小姐身上。最后甚至还不惜以死来解救叶小姐。但是也正是这份生死相交,让余一鸿更是对叶小姐念念不忘。
影片取名《白狐仙》,让人不禁想起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多具智慧和美貌的狐女们,虽然影片中并没有真正的狐女,然而书生余一鸿却在影片结尾沉浸在失去一位“狐女”的哀伤中。在我看来,演员朱一龙塑造的书生余一鸿虽是一介儒生却是满怀正义,虽是恪守传统却是拥有自由灵魂。所以不必唏嘘余一鸿的惆怅,因为这个角色的塑造让我看到了一位非常形象的年轻单纯却积极向上的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