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本·蒂伯Ben Tibber饰)是从小生活在保加利亚集中营里面的12岁孩子,外面的世界对于他来说是一个谜。他的父母已经死去,大卫对自己的身世一无所知,在营中唯一给他慰藉的,是一名叫约翰的大人。但即使这样,大卫的脸上还是写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沧桑。
直到有一天,大卫竟然被神秘安排逃狱,并接到了一个任务:他必须把信送到丹麦的哥本哈根,不要相信任何人的叮嘱,被他默默记住。
于是,大卫开始了他的漫漫征程。希腊、意大利、瑞士、丹麦,他必须攀山越岭长途跋涉,才能到达哥本哈根。在外面的世界,他获得了从未品尝过的自由,遇上了善良温暖的人们。大卫在心中牢牢筑起的紧张戒备,在人情温泽下慢慢软化。人们帮助他消灾解困,度过厄险,手中信和路上美景,陪伴大卫通往哥本哈根。
更新至10集
更新HD
HD
更新HD
HD
HD
HD
完结
更新HD
HD
完结
刚开始看影片的时候,真的以为是集中营里面的一个很重要的秘密文件需要被送到哥本哈根去,因为电影的气氛和音乐营造了一种紧张害怕的氛围。
集中营里面的戴眼镜的大人是唯一对大卫好的人,他是那群麻木冷漠残忍的人中唯一温暖的存在,先入为主的以为是他竭尽全力帮助大卫逃离魔掌般的集中营,所以我先入为主的以为一直是他在背后帮助大卫制定逃离训练营的计划
那个人对大卫说:“我知道你不想就这样在训练营里度过余生,如果你想逃走,就必须按我说的做,你必须保护好这封信,任何时候都不能给任何人看,包括你自己。外面的社会是个更可怕的世界,你不能相信任何人。”就这样大卫带着这个人的嘱托惊险的逃出了训练营,他来到了外面的世界。
大卫并不能自由的呼吸新鲜空气,他在训练营里长期长期担惊受怕提心吊胆的生活方式以及那句“你不能相信任何人”一直深深的刻在心底禁锢着他幼小的心灵,让他表现出一个12岁没有的忧郁和成熟。他的梦里总是有两股很矛盾的力量在斗争,一边是训练营里的长官拿着枪指着他说来杀他,这让他害怕自己身边的警察,恐惧别人问他的身世和家庭,小心翼翼的在人群中活动;另一边是梦中妈妈温暖慈祥的微笑,他渴望得到关爱和照顾,渴望一个幸福正常的家庭,可是每次面对的是妈妈离开的背影以及醒来一切不复存在的现实。我觉得导演用两种截然相反的梦来处理大卫这两种对立的感情是很有智慧的,不突兀又很自然向观影着传达着思想。 再来说说大卫一路上遇到的挫折。可能是电影的缘故,大卫从集中营成功的逃离出来表面看起来是他敏锐的反应能力以及一点点运气的加持,其实现实中可能是很残酷的,很少能有人从防守严密的集中营里逃离出来。再就是大卫从船上下来需要从大海游到岸上的那一幕,也被导演轻描淡写的带过了,所以我对这一路上大卫遇到的艰辛和磨难是没有太多印象的。
反倒是对大卫在进入到“这个更可怕社会”对人性的认识以及态度的变化有很大的体会。刚开始大卫对每一个人都保持着高度的警觉,总感觉被人想杀他,想害他,在现在人看来像是有被迫害妄想症。不敢在面包店工作来换取食物填饱肚子;不敢接受小女孩对他的爱慕,只能偷偷的离开并祝愿她幸福快乐;不敢轻易搭陌生人的顺风车;不敢相信别人对他表达出来的善意
慢慢的,他开始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别人的行动慢慢的重新思考,并不是人人都像集中营里的人一样麻木不仁,这个外面的世界也不是“一个更可怕的世界”,真的有人是真心诚意想帮助他的,人间真的有温暖和温情存在的。我记忆很深刻的一个场景是,大卫被歌声吸引到一个教堂,他进去以后,来了一个警察,大卫和以前一样心惊了一下,但他回想自己这一路经历的一切,开始去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和担忧,鼓起勇气向旁边的警察微笑着问候,当然这位警察也露出来温暖的微笑。
很多时候我们不相信爱和温暖,不是因为没有,而是因为我们把自己封闭起来了,不去用心感受,用心体会,用心生活了。也许你曾经过人生中很多灰暗和恐惧的时刻,让你对世界失去了希望和信心,你开始选择冷漠,麻木,自私,不去探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了。可是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一面镜子,你微信它就回报你微笑,你愤怒它也对你大发雷霆,你哭泣它就对你流下眼泪,你悲伤它也对你哀叹。所以,选择权全在你自己,你的人生是你自己决定的,你要怎么过也是你自己说了算的,你随时准备好了微笑,时间也随时回报你善意。我想这是导演想要表达的。
电影中也有出乎我意料的地方。就是帮助大卫逃跑的并不是开头那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而是一直以来大卫梦中拿着枪指着他的那个可怕凶狠的长官,可以说导演隐藏的很好了。而且电影中最温情的一幕——大卫终于到达哥本哈根完成了那封信的使命,与自己心心念念的母亲拥抱在了一起。大卫的母亲也是那位长官帮助她逃离出集中营的。 我感觉最后的这个也是一个很触动的点,集中营里的一个长官完成了一个母子的先后逃离和重逢,这在二战残酷而血腥这个背景下,还是在集中营这个二战缩影的地方,这个伟大的壮举也是给二战中人们的一种慰藉,导演以小见大的手法表现的恰到好处。
最后,愿每个善良的人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很疗愈的一部作品,刚接触社会断断续续两年,我现在对人性充满了不信任。
片尾不由自主地哭了,眼泪来得措不及防但也理所因当,从奶奶到妈妈,真好。
试着去相信他人吧
2004年的剧!看的时候以为是二战前后,一直感叹他们以前就生活得那么好了吗……我再去多了解一下,真的好奇我们与发达世界的生活差距到底多大。当然我知道现在的祖国很强大!
“你一定要按照我的去做,将信件送去丹麦,途中不要拆开信封来看,也不要相信任何人,一直向北走。”这是剧情片《送信到哥本哈根》(IAmDavid)的开场白。电影改编自丹麦小说家安妮·霍姆1963年的同名小说,讲述孤儿大卫孤身一人送信到哥本哈根的故事,最终在画家老奶奶苏菲(琼·普洛莱特饰)的帮助下,乘机来到哥本哈根,完成送信使命。原来收信人是他的妈妈,一位保加利亚女作家,在曾经青梅竹马的卫兵帮助下利用伪造文件逃离劳改营……影片非常纯净,以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的视角来审视一切。影片前期有很强的闯关游戏意味,但本质上应该是一部寓言片:一个不甘平庸的人,终其一生,都在完成“送信到哥本哈根”的任务,来到自由之地。有人可能40岁完成,但时间无处打发,最后又折腾进了劳改营,却走得更远,看到美丽多彩的极光;有的人可能年过60才得完成,还有人终其一生也未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