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偶发的凶杀引出了一桩历时数年手法独特的连续杀人案。瞬间,整个云港市笼罩在人人自危的恐怖气氛中。老刑警刘宝生(杜源饰)请缨担任侦破工作,他带着警员周马(林熙越饰)一起请教犯罪心理学家陈俊威(王志飞饰
完结
HD
48集全
完结
更新至16集全
正片
完结
51集全
喜欢犯罪心理学的人,会比较欣赏这部片子。看这剧不要开弹幕,因为会被剧透。不过,即使知道答案也不要紧,这剧重要的是过程,文戏偏多,要沉下心来看。 剧情前半段铺垫有点长,看得有点闷,三星半吧。四角恋感情戏过多,干嘛都要喜欢周马呢?个人感觉,周马就和叶小晶在一起吧,冯薇和袁可为比较搭,冯死,袁明显更激动。冯的死是故意送人头么?发夹的寻找,感觉太刻意了,以教授的严谨,怎么会随便丢掉呢,绝对会处理干净的。冯手心里的血,这么擦擦就能擦干净的吗? 矛头指向教授,真相浮出水面,剧情反而变得更精彩了,19集教授撕破伪装,哎呀,肾上腺素瞬间飙升!一星给表面儒雅彬彬有礼内心黑化扭曲的教授。教授一边开车听歌剧一边用安全带勒自己,心理变态是不是都喜欢古典乐歌剧,这样显得比较有品味?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治愈。童年不良遭遇影响了教授,小时候虐猫,万分痛恨高知女性的堕落。兄妹俩相依为命,妹妹爱慕着哥哥,那哥哥呢?我很想知道,教授本来想在妹妹白纯大学毕业再告诉她的秘密是什么?是我想的那样吗? 刘老师其实很厉害,面对行业权威人士的刻意误导,还能顶住压力坚持本心。加半星。 查了一下,这剧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潜伏》的编剧、导演。怪不得有李涯,吴站长。 ed《光芒》这歌感觉都不需要人声,旋律雄浑悲壮,惨烈苦难。 原版《1492征服天堂》(《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填词/谱曲/编曲:范吉利斯(希腊)
刷了第一遍,粗粗啦啦,毕竟,十几年的剧了,还会因为出轨偷情自杀的戏码,在如今遍地离婚的现在有点突兀。 王志飞的角色,想起了老港剧中,每一个心灵受创的变态连环杀手,杀的女人,都是同一个特点,敢情只有男的受伤杀女人,没有女人受伤连环杀男人的,很少。 刷了一遍,里面的价值观放在当下格格不入。 不过,关于心理的几场戏,真的是王者,王志飞最后的哭泣,像极了7岁的孩童,看见杀死的警察捞出来,那种恐惧的眼神也演的很到位,像个小孩子,犯了错误的小孩子。 大家都在说王志飞大叔很销魂,我在2020年还是2021年看了扫黑风暴,大叔演坏人真的是一绝呀。 关于三角恋,我觉得挺好的,我觉得是另一种对比,如果,不是文革时代,也是一种三角恋造成的一死一病死的悲剧,也许就没有多年后的杀人犯了把。 警察内部处理三角恋选择的是成全跟忍让,我想是一种正面的价值观。
感情的复杂性。
我想起来前一段看的尘封十三载了,也是这种调调,婚变造成的心理创伤。
正在开始二刷。
还是对很多剧情,感觉到不适。
从《潜伏》过来的,看了22集实在看不下去了。其实剧还是不错的。大概就不是我的菜吧。
犯罪心理
当时看来,犯罪心理这个概念应该还是很超前的。可以看出编剧对此也做了很多研究。整个案件是据此设计了反转内容。讲述娓娓道来,论证和分析都很充分。而且非常难道的是,犯罪心理以及剧中罪犯和替罪羊都有一些西方元素,但这些元素却非常和谐地融入了中国的刑侦故事中。没有任何违和感。这种创作令人很舒适。
话剧腔
但我感觉不舒适的地方大概就是话剧腔吧。其实话剧腔在说一些大段台词时还是非常具有优势的。周马、刘老师对被害人、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分析时都像在朗诵散文。很好听。但整个电视剧日常生活部分都用话剧腔,我还是挺受不了的。每个人说话都字正腔圆地慢条斯理。好着急。
感情线
四角感情线也不是很喜欢。
周马和冯薇:这两人感情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任何信任。互相了解的男女朋友是不太可能相信另一个人突然人格发生变化,辞职、拜金的。我还是挺喜欢曾黎的长相。但不明白她为啥总是凶凶的。每个笑容。这再美也喜欢不起来啊。
由于他两的感情之前也没啥刻画,所以周马刚开始让人觉得很不懂事。冯薇回来后,说不清周马是在生气还是没感情。我感觉生气的成分多一些。“你是二等劳模,你有什么错”。他大概说过这一类的抱怨。反正整体,除了颜值之外,理解不了为啥两个女主都喜欢他。
周马和叶晓晶:理性分析可以理解为啥周马会喜欢叶晓晶。冯薇可以随便甩了他去做卧底(哪怕说一句你等我半年也好吧),叶晓晶却因为他不再失眠。这不是一般的被需要啊。但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直男在写感情戏,反正看得不太喜欢。没有什么甜蜜的感觉吧。22集后基本上大局已定,而且还要牺牲一个成全一对,所以也就不太想看了。
不过,剧中有几段对感情的态度还是挺干脆的。比如可怜的队长。感情戏中,让我最喜欢的是局长。冯薇卧底时,局长想尽办法拆散周马、叶晓晶的片段实在太可爱了。但你为啥就不能把真相告诉周马呢!
刑事诉讼的问题
没有太被王志飞吸引。倒是祖峰再一次让我挺意外。《潜伏》《北平无战事》《沉默的证人》三个角色气质都不一样,长得差不多、甚至动作表情也有重复,但会感觉到不是一个人。
在我看来,这个片子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其不动声色地反映了令人咋舌的刑事诉讼实践吧:
(1)超期羁押
敲诈案中。嫌疑犯一直不交代。犯罪心理学专家陈老师前去谈话,希望对方认罪。谈话的要点是:你爱你的妻子,所以你应该为她考虑。你拒不交代,你妻子就没有办法见到你,而且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见到你。但是如果你交代了,你妻子就可以来探视了。
哈?这何止超期羁押啊。超期还有个期限,这听起来,只要不给警察想要的口供,连期限都不知道啊。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诉讼流程应该都规定了明确的时长。超期羁押在剧中一直是个问题。冯薇在深圳卧底时,和另一个罪犯就提到过两人存在超期羁押的问题。
(2)律师的形象
片中的律师形象也充满了侦查机关的偏见。要么就是坏律师(比如毒品走私集团中来传话的)、要么就是工具人。
比如,石隐被抓。由于案件重大,除了审讯人员,没有人能够和石隐谈话。刘老师为了安排犯罪心理专家,就让家属聘用犯罪心理专家陈教授作为石隐的律师前去谈话。而且律师和犯罪嫌疑人谈话时,警察局局长、主办警员都坐在玻璃窗外全程监督。毫无隐私。我和石隐一样好奇:“你不是我的律师吗?为啥帮着警方?”
刑诉法中应该规定的是,律师会见被告人时不能被监听的。否则不是让人家自证其罪?谁还能信任律师?
(3)对被害人的态度
最后一次犯案中,被害人侥幸生还。队长前去询问被害人时简直就跟审问犯人一样。拜托,人家受害人还在病床上好吧。不仅毫无怜悯、强烈鄙视人家的谋生手段,最后还来了一句“如果你配合,我们还能对你人道主义一点,不会告诉太多人你的职业”(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彻底无语。你对待个罪犯也得坚持人道主义吧。人家是个受害人啊。
反映现实没问题,可如果剧中没有给出一些批判性的评价,那么就体现了编剧的价值观对此没有意识。比如最后被害人态度那里,冯薇就站在队长旁边。作为一个女性,此时也应该有些基本的同情,她的表情似乎有反应,但没有说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