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背景从隋末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到唐初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短短十五年的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说,浓缩了中国两千年封建王朝的兴衰史。公元581年,中国出现了一个庞大的王朝――隋朝,八年后,
HD
更新至24集
完结
完结
正片
正片
完结
全26集
全40集
这部剧基本上还原了历史,大家可以搜一搜百度百科,除了月容公主是为了丰富剧情加的以外,与历史差不多离。特别是玄武门之变前后,连一些细节都与史实一样。再加上每个演员精湛的演技,可以说是一部好剧。 李世民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在位时,说夜不闭户绝不是夸大其词。为君者能做到广开言路,且有自己的主见,不偏听偏信,善于纳谏,已经无可挑剔。更别说他还兢兢业业,不贪图享乐,文能治国安邦,武能平定天下。有时也会让人心疼,哪个皇帝不是喜色射猎,兴趣广泛,唯我独尊?他却连逗只鸟都不行,朝臣和百姓都盯着他,开创一个盛世有多不易,翻遍历史,只有一个李世民。大唐盛世,千古一帝。
这部剧和台视的唐太宗李世民应该是唯二反映隋亡唐兴正史向而非说唐向的影视剧(贞观之治是从东征王世充开始的)。
本剧前十集的虚构内容和杨公主的叽叽喳喳非常容易劝退,我认为这个阶段最好的桥段是李世民对杨广的态度的变化。从雁门之围之前,剧中的李二确实是对杨广非常崇拜,即使杨广把李渊投入大狱,他也没有对杨广怀疑,还积极的去拯救杨广。但是亲眼目睹了民变的接踵而起、朝廷的有功不赏、皇帝有意的闭目塞听,李二不仅是对杨广怀疑了,而是变成了极端厌恶。
从裴寂、刘文静登场之后,这部剧就变成正史向了。太原起兵时,李世民的积极主动和少年感确实塑造的非常好,他和李渊、裴寂、刘文静的互动也非常精彩。
人物塑造方面,李渊就是个优柔寡断的老政客,杨广在这个剧里表现的就是个鸵鸟自大狂。李建成前面确实有些吹过头了,前面的沉着冷静和后面的黑化还是有些不搭。隋朝方面的人物,也塑造的不错,高德儒、宋老生、王威、宇文述、虞世基都很好,特别是封德彝。
但是这部剧战争场面太简陋了,代王杨侑和克长安、征河东的情节完全在台词中一笔带过,剩下的戏也基本没有什么战争场面。甚至不如唐太宗李世民,虽然唐太宗李世民也非常简陋。
情节人物缺的太多,平阳公主根本没有出场,李靖、徐世勣只有一个照面。
公主的设置有些莫名其妙,我觉得唯一有意义的是以她为线索,在隋朝灭亡前后,把故事带进了江都视角和洛阳视角,演绎宇文化及政变和李密与宇文化及、王世充的角力,瓦岗军的历史向的兴亡史,之前的古装剧基本没有涉及过,拍的都是说唐故事。但是公主在这些情节中也是可有可无的角色,江都场除了杨广和宇文化及,表现最抢眼的是封德彝,而洛阳场主角无疑是李密,那几集李世民基本没有登场,完全是李密的主场。
虽然以隋唐之际、李世民为主角或配角的影视剧数不胜数,但真正历史向、可看性强的作品又非常之少,本剧和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虽然都有一定的优点,但也有难以回避的硬伤。
转自:https://www.weidianyuedu.com/content/0318511800921.html
没有让储君安心,也没有让大臣安心,最后还滋长了其他儿子的野心。李渊的犹豫不决,导致李世民铁血上位。而李世民的犹豫不决,却失去了两个优秀的儿子,最后只能让软蛋的李治上位。最终导致了武则天夺位,给大唐王朝带来了不少政治上的残杀,影响了大唐三百年的国运。李世民犯了一个和李渊同样的错误,最终导致大唐三百年动荡不安!